找到相关内容1991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种性

    住种性,谓无始来,依附本识,法尔所得无漏法因。二习所成种性,谓闻法界等流法已,闻所成等熏习所成。伦记谓性种姓习种姓各二种。如记云,性种姓二,一是有,以此为因,能生见道前七方便行。二是无漏能生见道已去无漏。习种姓亦二种,一是性种中种子,遇缘引发增长已去,即名习种。从此习种生起见道已去无漏,还即熏种,并名习种。  习所成种性菩萨,又二种,一者顿机,二者渐顿。顿机者,无始以来,第八阿赖耶识中,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848074.html
  • 心所法

    别境五所都与相应,义如第八果位所说。前六转识,无论在无漏位皆欲等五所相应无违。  (3)五受俱起。欲等五所皆与五受相应。欲既是于所乐境希望为性,怎么会与逼迫性的忧苦二受相应呢?因为修习圣道的人...   丙、善   (一)善的定义   善是顺益义,和顺理义,即顺益此世他世的无漏行法,性离垢秽,清净无染,故名为善。这四类:(1)自性善,即信等十一个善心所。(2)相应善,即与自性善的性等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88.html
  • 玄奘思想溯源及其影响

    成因,即因缘。由于种子是经常处于染污状态下,这种被染污的种子被称为“种子”,正是这种种子,才是人类陷于苦海的根本原因,只有根除种子,才能使人免于轮回之苦,消灭了种子,使阿赖耶识不再起作用...佛学流派均有所研究,同时也感到这些流派在学术上的差异,认为“法师遍谒众师,食餐其说,详考其义,各擅宗途,验之圣典,亦隐显异,莫知适从,乃誓访西方以问所惑。”[1]因受到来我国讲学的印度学者明友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049768.html
  • 十法界五浊恶世表

    真空心--断见思惑 天--------十善心-----上品十善 人--------纲常五戒心-----中品十善 修罗-----嫉慢逗胜心-----下品十善 畜生-----贪欲痴想心------下品逆恶 恶鬼-----见爱悭贪心------中品逆恶 地狱-----逆恶谤法心-----下品逆恶 夫心者,圣凡之主,善恶之源。一念妄劫,遂十界圣凡之别,吾人现前一念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553031.html
  • 生死与涅槃

    的意思是……,?  杨郁文:不,我们不能站在字面上来看,假使从字面上来下定义,世间就是世间,涅槃是无漏出世间,这是完全不一样。不过,问题来了,对有些人来说,怎么样能超越到涅槃?现在我认为龙树菩萨再造一步的解释是给大家个信心,所以中观都是提出凡夫在的情欲分别下其意识很难掌握的概念,给大家当头棒喝,给立志上进人多一分的思考,然后豁然开悟,然后贯通了。所谓的世间跟出世间,其实世间与出世间是...

    黄淑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0653206.html
  • 字宙人生的本体论

    阿赖耶识的本身,具有含藏的特殊功能和摄持的作用,一方面既能含藏世出世间无漏,有情无情,善与不善,净与不净,或精神,或物质等一切法的种子的功能,另一方面又能摄持一切种子,使含藏在它自体中的种子不失不坏,...阿赖耶的无尽藏中,所含藏的一切无漏善恶种子,通通都是法尔本然,原来具有,并不是因熏习而后的。然则诸经论中为甚么又说能熏所熏呢?此派学者的解释是:说能熏的法,熏习本的种子,使它增长成熟,并不是因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259544.html
  • 五方佛与五部

     手印是触地印(镇地印),其智为大圆镜智。  【大圆镜智】第八识从转为无漏时所得智,即显现法界万象原名无垢之智。  南方宝生佛─治贪  对治贪毒。宝生佛掌管众生贪婪和傲慢能令众生抛开冷漠、自以为是的态度。  礼拜宝生佛能令启发菩提心,成就众生所愿。  手印是施与愿印(胜施印),其智为平等性智。  【平等性智】第七识从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,即具现诸法平等性智。  中央毗卢遮那佛─治瞋  对治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3962134.html
  • 略辨阿赖耶识义

    、无漏种子,皆藏于此识中。待因缘具足时,即发为现行,故三途、六趣、凡圣、苦乐、依正之果报。何谓所藏?谓善、恶、、无漏种子。此类种子,为阿赖耶识所藏,故名所藏。何谓执藏?谓善、恶、、无漏...位,无记性摄,唯与触等五法相应。二无漏位,唯善性摄,与二十一心所相应,即遍行五,别境五,善十一心所也。  凡学佛之士,必先入唯识门,次人真如门,最后于此二门出入无碍。若离此二门,而能登菩萨位,得...

    钝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062659.html
  • 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

    持慧不失,就能使欲心得到解脱、心得到解脱、无明心得到解脱。一切解脱已,即自在安乐。   由以上的分析,知道戒学实为解脱生死问题的关键。故佛弟子都应学修“戒无漏学&rdquo...孵卵的职责,小鸡会自然、安然地出生。行者的修学戒法,亦复如此,对所有受持的戒法,不论戒条的多少,,都要一一地护持,不可顾此而失彼,所以更应行忍波罗蜜,戒法自然圆满,不起,心善得解脱。   佛陀告诉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465896.html
  • 杂阿毗昙心论

    ,焦镜《后出杂心序》,又吕澂《阿毗昙心论讲要》)。   各品的主要内容如次:第一《界品》,以蕴、处、界三科概论一切法,先总辨各法的自相、共相、、无漏等,再详说诸法及其相互的关系。次以可见不可见、...义、四谛渐次现观义、佛不在僧数义等,皆在此品特别提了出来。所以这一已是本论作者集中显示他如何运用《大毗婆沙论》已成熟的说法来订正和充实法胜《心论》。象本论用烦恼随增为的解释,来纠正《心论》说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1769227.html